图源@小红书 糖糖的两颗糖
朋友来广州创业,一定要向他推荐黄埔。
这里是广州经济的“关键先生”,GDP狂飙4300亿,工业总产值近9000亿!
这里被誉为“离成功最近的地方”,科学城排名全国第二,上市公司占全市三分之一!
但40年前,这里还淤泥遍地、蕉林成片。
黄埔,凭什么逆袭?
广州为什么东进发展。
东进打通战略纵深,稳住实体经济的基本盘。
芯片、医药、无人机等精尖产业,扎堆在黄埔。
东进连通湾区资源,扮演承前启后的转换器。
接棒千年商都,撬动未来能级,黄埔勇立潮头。
1984年12月28日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 图源@广州黄埔发布
商贸是广州的传统项目,改开初期,广州恢复外贸,第一时间瞄准东部。
这个海丝之路的起点,是视通古今的所在。
1984年,广州将开发区定在黄埔,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。
那是被称为广州最早入冬的一年,奠基之日,北风呼呼地吹,罐车拉来水泥。
淤泥盖过新打好的地基,苇丛里蛙鸣忽远忽近,到了晚上,蕉林连成一片墨绿的天然屏障。
自然力还霸占着权力中心,蛮荒的雨季还不时侵扰人们的睡梦。
没人看好,只能自己看好自己。
没有先例参考,就自行摸索,没有名师指导,就自己修炼。
灵活规章、赴港招商、法律保障,开发区一路走来,创下多个“全国第一”。
在外资还是“洪水猛兽”的年代,在所有人还按兵不动的岁月,它就敢为人先,引进百事可乐、宝洁等跨国企业。
1988年,宝洁在这里投下厂房,带来国内第一瓶海飞丝洗发水。
宝洁团队看中的,是广州先行颁布的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》——保障法治的营商环境——这一优良传统延续至今。
1988年 宝洁公司 图源@广州黄埔发布
四十年后,开发区交出的答卷:
是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,3大百亿级产业集群。
是小鹏、粤芯等明星企业,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等前沿布局。
是宽敞的马路置换洼地,创新的气息代替粉尘。
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“筑牢实体经济”的战略导向。
图源@广州黄埔发布
本事是质疑逼出来的,传奇是事实屯出来的。
开发区的拓荒,像极了黄埔军校的初创
——同样在不被看好的土地上,做别人不敢做的事。
图源@网络
遥想黄埔军校成立初期,孙先生选择在小岛上建校。
缺乏枪支,学生们只好用木棍操练;
屋顶漏雨,葵叶竹架勉强搭成宿舍;
战事紧迫,第一期仅半年就仓促毕业;
更可气的是,军阀克扣学生物资,甚至放言军事威胁。
事实验证了孙先生的眼光。
孤岛阻隔了军阀纷争,苏联支援解了燃眉之急,国共人士精诚合作,成就北伐伟业。
黄埔军校与后来的开发区,虽未相见,动如参商。
像两个惺惺相惜的战友。
同样的偏居一隅,同样的筚路蓝缕,
同样精准切中时代痛点,同样靠刚毅与志向打破困局。
城市进化碰到瓶颈。
不怕规模限制,也不怕资源散装,是警惕单核独大。
以东京为例,
新宿、涩谷等副中心,靠软硬兼施,缓解核心区商业压力;
神奈川、千叶等卫星城,靠圈层分工,卸掉东京的实业负荷。
单核转多核,多核变硬核,不是偶然。
这是世界级都市圈的成长逻辑,也是魅力所在。
图源@广州黄埔发布
放眼广州各区,东西南北不是单调的复制粘贴。
天河有塔楼,越秀有骑楼,黄埔有科创楼。
因此,广州的“楼群生态”才能错落有致,各得其美。
假如按产能给广州绘制“卫星地势图”。
一条磅礴的经济山脉,从天河往东延绵,逶迤至黄埔的科学城、知识城等板块。
黄埔左接天河,右牵增城,
天河的资金高地、黄埔的科创产能、增城的土地空间,形成“高中低”的梯度势能。
这个张力十足的点位,战略要塞作用不言而喻。
黄埔、增城联动的东部中心应运而生。
官方(《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》)给出的定义是:链接全国、融通湾区、协同莞惠。
在整个大湾区美美与共的图景中,东部中心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。
图源@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
在传统和新兴产业的结合点,黄埔具有身先士卒的气魄。
过去,广州GDP最重要的抓手是工业。
黄埔以发展工业和港口为主,孕育黄埔文冲、广汽本田等制造业领军者。
2014年,辖区辽阔的萝岗并入,黄埔得以轻装上阵,腾出手下一盘大棋。
东部中心要实现跨行政区的现代活力核。
黄埔深耕知识城、科学城、生物岛和云埔,主打前沿科技的排头兵,孵化百济神州、小鹏汇天、粤芯半导体等企业。
现在,黄埔追求产业和生活平衡。
“百千万工程”实现一揽子旧村改造,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配套组合升级。
可以说,黄埔代表广州的今天,肩负广州的昨天,迈向广州的明天。
南海神庙是能与神沟通的地方。
当你走近波罗诞的舞狮表演,当你的心头闪过一串神秘话符,你已步入前语言时代的场域。
南海历代神明站在未来,垂眼看见现在的你。
图源@广州黄埔发布
你有没有发现,人本身也是神奇的存在。
生活在现代,我们不得不惯用左脑,用思考描摹语言和逻辑。
而在古人眼里,在那些虔敬的注目里,右脑更接近神的领域。
广州主城区,好像左脑,负责统筹与决策。
在主城的右边,黄埔好像右脑。
它掌管想象和创意,将浩浩荡荡的意识渗透现实,将无迹可寻的时间凝缩成物质。
细胞科学、智能机器人、混合现实技术等未来产业,象征人类最极致的追求。
修复脑组织的水凝胶,24小时无人驾驶清扫车,隔空操控的作业机器人...
这些想象从不是空想,正在变成生产线的现实。
图源@广州科技创新
山一程,水一程,夜深千帐灯。
脑洞大、行动派,没有“谱”的黄埔,反而最靠谱。
手上有谱,才以科学城为阵、知识城为锋,构建“三城一岛”战略平台,把一片滩涂变成创业热土,把分散的实验室、产业园拧成一股绳。
心里有谱,才看得清趋势、算得清台账,用绿色能源、高端装备、人工智能铺就进阶路,重视专利发明,珍视自然环境。
它的精神气质,早写进海丝之路扬起的帆影,写进黄埔学子抗战的烟云,写出改革开放实践的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