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好机器人的蓝领工人。”“大家如果有机器人定制的需求,可以来找我们。”10月13日,佛山市顺德区南方智谷大厦内,顺德举办了一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会,通过政企协同,进行供需精准对接。这场活动是“顺企优享”供采对接机制的首场专题落地,也是顺德镇街企业服务中心成立后的首次实战亮相。

交流会现场。
这次活动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一前沿产业,汇聚紫东太初、天太、开普勒、奥比中光、智元等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,以及伊之密、顺威、万家乐、增广智能等智能制造应用企业,合计40余家企业代表实现面对面接洽交流。
“我们的工厂不规整,可以用机器人吗?”“有酸性环境,可以用新能源叉车吗?”会上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开“靶向对话”。其中,紫东太初、开普勒等机器人企业发布具身智能前沿技术方案,伊之密、万家乐等制造企业提出数字化工厂建设需求。
如开普勒的机器人双臂协同搬运可太空30公斤,首次充电持续工作8小时;天太机器人与广州机器人企业合作的新能源叉车可以1车顶3人。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,伊之密的工厂设计节拍15分钟可下线一台注塑机,设计产能达1000台/月,万家乐的热交换项目,使操作人员从2名减少到1人看管即可;增广智能带来的“平面魔毯”+执行器/工具的形式,能节约固定资产投资、减少产线数量、提高增改产线的灵活性。
让技术供给与场景需求直接匹配,数据显示,目前顺德本土机器人产值已经超60亿元,今年9月顺德举办的机器人产业座谈会上提出,机器人企业结合复杂的企业应用场景来进行研发,可为顺德机器人打开三万亿元市场前景。同时,顺德提出政府重点搭好产业链、生态链和供应链,企业要做好够用、应用、产学研三件事。
当天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会,就是希望构建“大企业开放场景、科技企业融入生态”的协同发展格局,让本土创新机器人产品获得“首试首用”场景,让中小微企业借势接入大企业供应链,既强化了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紧密度,又提升了供应链响应效率,为产业生态链注入新活力。“这个交流会非常好,让我们能对接上下游企业,尤其看到增广智能的介绍很有触动,希望接下来能成为我们的供应商。”广东利事丰机器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刚说。
从“单点对接”到“机制化协同”,据悉,未来,顺德各镇街企业服务中心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,围绕顺德优势特色产业,常态化开展“顺企优享”供采对接活动。“我们希望通过‘一产业一专场、一镇街一特色’的模式,让企业服务中心成为固定的经济服务前哨,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、释放内需潜力,推动顺德制造在产业链升级、供应链优化、生态链完善中稳步前行。”顺德区经济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